营销推广大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传媒精英   
[4] 评论[0] 编辑

朱德庸

目录

基本资料编辑本段

朱德庸

姓名:朱德庸
性别:男
生日:1960年4月16日
星座:
籍贯:江苏太仓
身高:
血型:

个人概述编辑本段

朱德庸台湾著名漫画家,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十多年的连载历史,其中《醋溜族》专栏连载十年,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。其漫画作品《双响炮》、《涩女郎》、《醋溜族》等在内地青年男女中影响极大,拥有大批忠实读者。朱德庸每次来京都引发不小的轰动,他尚未在内地发表的新作也成为许多媒体争抢的目标。

成长经历编辑本段

个人荣誉编辑本段

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,三专制电影编导科毕业。朱德庸的作品:

朱德庸

《醋溜族》:

他们爱漂亮,但不一定整齐;爱新潮,但不一定时髦;
他们爱赚钱,但更爱花钱;爱真理,但更爱欲望;
他们参与,但不过分介入;
他们愿意付出,但更重视回收;
他们期盼爱情,却又害怕束缚;
他们是完全的个人主义者,却又梦想抓住整个地球
 ——因为他们,使这个世界在各种正常气味外,增添了另一种莫名其妙的酸溜溜的滋味。

朱德庸

《涩女郎》:

四个酸涩女郎·一幢单身公寓·四种流行基调·一段绯色传奇

“在现代城市里
爱情不再是一种浪漫
婚姻不再是一种祝福”
现代都市,流行现代漫画。《涩女郎》已经把都市中的男人和女人,爱情婚姻画成一个经典。

娱乐而智慧的刊物,适合没结婚或结了婚,有一颗独立而自我的心灵,敏感而疲惫灵魂的都市贵族。让你于幽默之中,看见你的朋友,和你自己。

朱德庸

《麻辣双响炮》:

缺德七人组重新整队;
三对半佳偶鸡飞狗跳。
爆笑家族,搏命夫妻;
己婚未婚,开心必读。
热销百万,幽默经典;

全世界华人最爱的四格漫画

朱德庸

《双响炮》:

亲爱的读者,除了玫瑰花、歌、小诗外,你的人生是否也会跟一则漫画有关,以至于许多年后,偶然中重看到这则漫画,你会想起无忧的童年、快乐的青年、哀乐的中年?

或者,你会记起的是一则朱德庸的漫画,特别是那系列《双响炮》,有关男女夫妻的关系,而当你已白发皤皤,你还会笑着同你的老伴说:

“记不记得朱德庸那本《双响炮》,你当时看完后,还向我强调,你婚后绝不会像那个悍妻,也希望我不做那个懦弱的丈夫。不过,不管怎样,那漫画真好笑,还描绘出夫妻生活间的种种小趣味、小磨擦,许多年后,我们再重看,都还觉得有些讽刺真是直中心坎处。”谁又能说,一则漫画不会牵系人生中的片刻,往后重回想,酸甜甘辣,尽在心头……

个人影响编辑本段

其漫画《醋溜族》专栏连载十年,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。其漫画作品《双响炮》、《涩女郎》、《醋溜族》等在内地青年男女中影响极大。并且其作品被制成同名电视剧,受到很多人的喜欢。

今天的朱德庸幽默开朗,有他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,对自己的“辛酸”往事,朱德庸早已释然,但他不能释怀的是“可能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像我过去一样苦苦挣扎,有没有人帮助他们走过这个艰难阶段?希望幽默与漫画能给他们一点帮助。”

人物评价编辑本段

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
  在那长达十几年的学生时代,我一直认为自己非常笨。长大了,才知道这不是笨,是学习障碍。人的学习接受能力有多种类型,我天生对图形很敏感,但对文字类的东西接受起来困难。
  念国中的时候,我完全没有办法接受那种教育方式,就这样,像个皮球一样,被许多学校踢来踢去,最差的学校都不要我。记得我到一家很差的学校去考插班,训导主任真诚地问我:“说老实话,你到底抽不抽烟?”我当时很感动:碰到这么好的老师,像哥们儿一样诚心诚意对我,我要是骗他,那我岂不是很糟糕?我就说:“抽过。”这话一讲,回到家就再也没等到录取通知。
天生就是画画的
  我喜欢画画,从4岁开始,画画是惟一能让我松驰的。在学校里画,书上、本上,所有空白的地方,我都画得满满的,回到家里,也是画画,外面的世界我没法呆下去,惟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,因这个世界里有我的快乐。在学校里受了哪个老师的打击,敢怒不敢言,一回到我家就画他,狠狠地画,让他死得非常惨,然后自己心情就会变好了。
  父母为我伤透了脑筋,也吃了很多苦头,他们动不动就被老师叫到学校去,听老师训话,还时常要带着我到各个学校去看人家的脸色,求人家收留我。但他们从不给我压力,一直听任我自由发展。爸爸会经常裁好白纸,整整齐齐钉起来,给我做画本。后来我常想:如果我的父母也像学校老师一样带我学习,那我肯定要死掉了。
  我观察人不会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,常常是对看到的东西做反方向思考。看到一个公务员道貌岸然地走过来,我就想:如果这时候我突然跳上去,“啪”给他一巴掌,他会怎么样?一下子愣在那里呢?还是发了疯一样狂怒?总之,他的反应不会像我眼睛里看到的一样。有段时间,路上的行人总会看到一个自顾自笑的奇怪男孩。
  光这样观察还不满足,我开始做一些“实验”:反复去按人家的门铃,按一次,马上躲起来,看出来开门的人的表情,等他回去了,再去按。把他一系列的表情跟我的想象做比照。想象力对我非常重要,我常常生活在自己的想象里。
  学习电影专业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,是被分配的结果,但读后,感觉还不错,因为我从小就属于“电视儿童”,本身又是典型的图像型思维,学习电影还是比较合适的,
  当然,我从没有间断画画,渐渐地,不断有媒体为我开设漫画专栏。后来还进入了台湾最大的报纸之一———《中国时报》。与电影相比,漫画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喜好和特长。因为电影是群体的,而漫画非常个人化,只要自己专心就行了,同时还糅合导演、编剧等多种功能,比如,选择人物形象、动作,就像导演挑演员,而设计情节、对白,又像编剧的工作。而且画画除了会受到版面限制,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其它的干扰。
  我于1985年开始在台湾成名。那时候正赶上我大学毕业要去服兵役,《中国时报》向我约稿,我埋头画了一个月,把一套《双响炮》交给报社就去了一个很封闭的小岛。三个月后,父亲来信说,时报开始登了,每周3次。半年后,我回到台北,才知道《双响炮》已经在台湾很红了。听许多人说,他们一拿到报纸,先看朱德庸的漫画专栏,然后才看其它内容。因为有关漫画作者的消息很少,社会上不免诸多猜测:这是外国人画的。
做一个专职漫画家
  虽然成了名,但有四五年时间我总是处在彷徨、犹豫中,我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要以画画为职业,因为台湾从来没有一个专职漫画家。虽然从小喜欢画画,但只是把画画作为爱好,成名也许是“瞎猫碰上死耗子”。于是,我边画边想:是不是还可以从事别的职业,或者自己也许更适合干别的。就这样骑驴找马,随着画漫画时间的增长,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漫画的精髓,才对自己越来越肯定。我太太也鼓励我:“如果台湾能出一个专业漫画家,那肯定就是你了。”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:我天生就是画画的。后来辞掉了报社的工作,专职画漫画。
  在台湾我是第一个将漫画人物做成公益广告,台湾戒烟公益广告的主角就贴在每辆出租车的门上;第一个用漫画来制作商品广告片;第一个用漫画形象做信用卡;第一个将商场的雕塑用漫画形象来做;新加坡有一幅著名的壁画,三面墙都是漫画,那就是我做的。只要对传播漫画有好处的,我都做。因为漫画的魅力太大了,可用的地方太多了。
  到内地后,我发现中国人自己的漫画市场还很不成熟,米老鼠代表的是美国漫画,日本人早就有属于自己的漫画,而且已经发展了60多年,如果中国人自己的漫画市场发展不好,外国漫画进来是很容易的事,而且影响会很大。
  我没给自己定太多实际的目标,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梦想:中国人这么多,总该有自己的漫画、自己的漫画市场,我要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。

相关链接编辑本段

 

附件列表


4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

上一篇 朱少泉    下一篇 李亦非

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